当前位置: 首页 > 刘双双 > 本市信息 > 聚焦真问题,追随真探索——温州市刘双双“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二次线下活动

聚焦真问题,追随真探索——温州市刘双双“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二次线下活动

浏览量:255|发表日期:2023-11-22|来自: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科研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为进一步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升幼儿园教师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力,1117日上午我们在温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开展温州市刘双双名师工作室第二期第二次线下活动。

  交流促发展  分享共提升

     温州市机关一幼贾雪丹老师借着亚运会的契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武术,带领着孩子们开展了《你好,武术》的项目化活动。贾老师以“什么是武术”、“武术设计师”“武术有哪些招式”“武术的武器有哪些”等问题驱动孩子去探究。在深度学习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支持与引导,武术招式图解、合作制作武术的武器、一起生成武术比赛。幼儿积极调动视、听等多方面的感官,展现了武术的精、气、神,弘扬了传统文化。

 温州市机关一幼黄思思老师及时捕捉孩子们游戏后的兴趣点,以此为契机展开项目活动《争分夺秒》。黄老师的项目活动紧紧围绕游戏中的绘制地图、确定任务地点、绘制任务单、分组准备材料等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了一场有趣、生动的游戏课程。从一个个小问题入手,跟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和拓展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学习与发展,留下成长的足迹。 

温州市机关一幼王文诗老师分享了项目化活动《鸡蛋大力士》,活动围绕“易碎的鸡蛋,为什么用手弄不碎呢?”的驱动性问题,通过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调查、讨论、分析发现蛋壳是一种曲面构件,它能够分散所承受的压力,很好的缓解外界冲击,深入了解鸡蛋的薄壳原理

温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的奚琦老师自然教育与生活教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她分享的项目化活动《出花果而染》紧紧跟随孩子的步伐,从花、果、染、色中看到孩子们对探索世界的诸多可能;探究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以及都可以从哪里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与感受

 

专家引领 学思并进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钱雨项目课程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核心特征?的问题出发,分享了专题讲座《幼儿园项目化课程的探究和实践》通过讲座,老师们明晰了项目课程的定义: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儿童的兴趣与需求引发的项目为核心,支持儿童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与多元展示的生成课程模式。对项目的起源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项目课程起源于克伯屈对“项目”的定义杜威思想是项目课程最重要的理论来源项目课程的生成分为三个阶段:确定项目主题项目的探究过程项目课程的展示与评价。在项目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抓取好问题。如:事实性问题、评论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复杂问题,教师和孩子可以基于项目组成学习共同体。在项目课程生成的过程中,让我们聚焦真问题,真学习,和孩子们徜徉在项目课程的美妙的之旅中,让每一个教师眼里都充满研究之光,赋能儿童的成长。 

活动过程中,刘双双老师采取了便签式教研,让学员结合早上老师们分享的项目化活动和钱雨教授的讲座,在便签上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与学员们一起探讨、思考、学习。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提出自己的困惑,如:当孩子在项目化活动中不感兴趣时,如何引发孩子的兴趣?项目化活动中,如何设置驱动型问题?在项目化活动的展示中如何用其它语言进行呈现?刘双双老师一一为大家进行解答,同时她围绕项目化活动主题如何产生和过程实施,为老师们梳理、总结出建议第一点:把好奇心转化为可持续探究的行为。孩子的好奇心一天一个样,在项目化过程中老师的定位和引领是很关键的,教师要将孩子那么多杂乱繁多的好奇心转化为持续性的探究性的行为,且探究性行为是多维度的。第二点:项目化活动实施过程中好问题的梳理是关键。好问题的梳理要围绕事实性、评论性、探究性、复杂性问题的四个要点,将问题做细做深。在做项目化活动的过程中,要回归于自己的内心,回归于孩子是否有发展。刘双双导师还为学员们开展项目化活动梳理了支架,为学员们在今后项目化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学无境,

思不止,

行不尽。

在项目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将教育理念理念不分段转化,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倾听孩子心声,追寻孩子足迹,借助项目化活动,让孩子“真”自主、“实”探究、“深”学习!